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了《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
7月31日,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了《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该文件明确指出,深圳将全面推进低空经济总部研发、高端智能制造、全场景示范验证以及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四大中心的建设,力争在未来三年内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"低空经济之都"。
《方案》规划显示,到2026年底,深圳将形成"1+5+4"的空间布局:即建成一个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、五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以及四个测试场。届时,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,预计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。同时,计划建成超过1200个低空起降点,并开通包括载人和载货在内的各类低空商业航线总计1000条以上。通过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50%区域的直升机与eVTOL起降设施网络,深圳将显著提升低空交通服务效率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将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(SILAS),实现低空通信、导航、监视和气象监测等服务的全面覆盖。与此同时,现代化的低空治理体系也将全面建成,涵盖空域划设与流量管理、飞行计划审批、航空器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。通过建设行业领先的低空算力平台,深圳将为全球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进一步彰显"深圳低空"品牌的国际影响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政策、技术、应用场景和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,我国低空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作为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的标杆城市之一,深圳在这一领域已经展现出显著的先发优势。
